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慈善公益报>要闻

他们思虑民生——两会代表委员风采录

时间2019-03-18 10:59:31   来源:慈善公益报 

 


 

两会标w.jpg 

他们思虑民生  他们行在路上  他们走向未来

—— 两会代表委员风采录



编者按:

       或从山乡小路,或从城镇街巷;或从村头寨尾,或从机关课堂……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他们走向同一方向。

        或已年逾花甲,或正青春年少;或是披星戴月,或是风雨兼程……他们有不同的故事,他们有相同的理想。

        这是一个几代人的盛会,这是一次共同起步的长征。三月两会,我们能够感受他们成熟的思考,能够感受他们青春的朝气。在此,他们叙述生活;在此,他们展示风采。




致富带头人 播撒满园春 
——记全国人大代表徐建贤
 
1.jpg
 
      “生活中不能只想着自己,还得顾着‘我们’!”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怀集县连麦镇长岗村种养专业户徐建贤微信的个性签名。这位“80后”种养专业户,靠知识改变了命运;在自己走上富裕之路后,不忘乡里乡亲,带着村民共同富裕。至今,他已带动周边96户农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就开始帮家里种田、种菜、喂猪、养猪。”徐建贤说,那时候在田里插秧时经常想,能不能开发一种新技术,不用弯着腰一棵一棵插秧。想不到,等他读到五六年级时,市场上真的有抛秧盘卖了。“这让我感到,有农业知识很重要,懂农业技术很重要。有了知识,养猪可以规模化养殖,种田也能用机械耕种;有了病害、虫害,自己也能应对;还能带着大家一起搞养殖、种植。”于是,他立志学农。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肇庆农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中专毕业后,我一边工作一边读了大专,再通过专升本,最后拿到了四川农业大学的毕业证书。”
      中专毕业后,徐建贤到一家农牧公司实习了半年。半年后,他承包了自己村附近的鱼塘和山林,搞起了养猪、养鱼、植林,摸索出了一条立体养殖的路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徐建贤的农场已发展成一个拥有200多亩猪场、500多亩水库鱼塘、2000亩桉树的立体种养基地,年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被评为“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他还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称号。
      自己富了,徐建贤更多想到的是“我们”。2010年,他成立了养猪协会,为会员免费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渠道、信息,“我按养殖户的需求去供给,比如什么都需要的,就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需要技术的,我就提供技术;需要销售渠道的,就提供销售渠道。”
      “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农村的变化太大了!”虽然自己就生活在农村,但徐建贤还是忍不住感叹变化之大,“首先是农村的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广东的力度很大,每个行政村补贴1000万元,搞美丽乡村建设。”因为以前的乡村在建设时一直没有规划,公共文化设施也十分欠缺,所以村里首先做的,就是做老百姓的工作,搞“三清三拆”,“现在才刚刚拆完,还没重新建设,但整个村子已经很明朗了,漂亮了很多。清理出来的空间,规划了活动中心、篮球场、绿地、小公园,假如建起来会更漂亮。”
      致富要靠带头人。徐建贤说,乡村振兴,必须要有龙头企业带领,走产业化道路。2013年,徐建贤当选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年后再次当选。人大代表的身份,让他对“三农”问题思考得更多、更深,他总感到自己从农村来,就要为农村的发展、农民的致富多想办法,多解决问题、多争取政策。今年他又带了26个建议参会,大部分依然是在说农村那些事儿。“乡村振兴,第一步是美丽乡村建设,让大家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发展;第二步要搞产业振兴,让农民富起来,可持续地发展。我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徐建贤说。




“家乡‘埋着宝贝’,我想去试试”
——记全国人大代表程桔
 
2.jpg
 
      24岁,她成为湖北咸宁市最年轻的村支书和村主任;4年努力,她带领村民摘掉穷帽子;两会中,她走上代表通道,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一条马尾辫,一身职业装,简简单单,清清爽爽,“90后”村支书程桔一亮相就让人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一线所蕴含的朝气与活力。
      一个青春可人的小姑娘为何放弃大城市的白领工作,选择扎根贫困乡村?
      程桔的家乡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市村,在地图上查找,只是“一个点”。大市村依山傍水,不过在当地村民眼中,依山,其实意味着缺少耕地,傍水,代表着水患无常、道路泥泞。2014年以前,大市村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当时全村355户,其中低保户有100多户。户籍在册的青壮年有500人之多,真正留在村里的年轻劳动力没几个。都市的繁华和山村的落寞迫使“有办法”的人都选择了离开。这对2014年即将退休的老支书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找不到接班人了。当时,程桔从华东交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正在广州工作,是一名高薪白领。
      2014年10月,程桔受乡亲们的举荐和邀请,回到家乡参加村两委选举,并高票当选,以24岁的年纪成为咸宁市最年轻的村支书和村主任。
      当被问到为何会选择回乡时,程桔的答案简简单单:“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外面越久,越发想念家乡的山清水秀,眼界开了,才越发觉得家乡‘埋着宝贝’,我想去试试。”程桔还说,“我回乡,还想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程桔回到大市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每家发放一张便民服务卡。服务卡正面印着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程桔的手机号,反面印着一句话,“您:要办的事、想办的事、难办的事,请联系我们,由我们帮您办!”程桔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显露出来。
      拿到服务卡,不论大事小情,村民随时给村两委拨打电话,咨询和反映问题,“能解决的,我们就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就上门解释清楚。” 
      乡村支书的每一件工作都是事无巨细——从满山遍野地找羊到带着项目规划去市里找资金,从创建扶贫车间到美丽乡村规划……在看到大市村一天天变美,村民的腰包一天天变鼓之后,乡亲们开始发现这个“90后”小丫头的性子还真硬气。
      经过4年多的努力,大市村已于去年实现脱贫。2018年村集体产业收入突破10万元,达到11万元。程桔说:“希望吸引更多企业返乡,让更多村民能就近就业。当看到别村发展得很快时,我也很羡慕,但是我们村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慢慢来。村民的观念、旅游配套设施等等都需要时间,今明两年的主要工作是发展旅游基础设施。”



我是“赤水竹编”传承人
——记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
 
3.jpg
 
      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的驻地房间,有各种竹编制品,手提包、茶具、工具篓、竹编画等等,琳琅满目,就连她右手腕上的镯子也是竹篾编制的,用杨昌芹的话“竹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活”。
      去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上,身着盛装的杨昌芹举起手中的竹套水杯,向中外记者讲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故事,让人们记住了这个美丽开朗的苗族姑娘。
      虽是“90后”,杨昌芹却是一名有着10余年“艺龄”的“老艺人”。一根根竹子经过她的巧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工艺品,走出大山、走出国门。
      杨昌芹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户农家,家中的不少生产生活器具由竹篾编制而成,村里的长辈们大多都能编制简单的竹器。2007年,刚刚17岁的杨昌芹作为印江民族职业学校的学生代表之一,被派到赤水市跟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学习竹编工艺,“刚一接触,我就喜欢上了”。学习期满,杨昌芹放弃去幼儿园的工作机会,主动留下来继续跟随陈文兰学习平面竹编技艺。从此,杨昌芹就在赤水扎下了根。
      由于天分高、肯钻研,杨昌芹最终于2012年在当地原有平面竹编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系列立体精细竹编工艺,提升了竹编工艺品的价值,赋予了这项传统技艺以新的生命。
      也是在2012年,杨昌芹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成立了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商标,带领乡亲们一道加工、销售竹编工艺品。工艺精致、样式美观、价格公道,杨昌芹公司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旅客的青睐,成为当地的高端旅游工艺品。2014年,杨昌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
      如今,杨昌芹的公司吸纳50余名留守妇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年营业额将近400万元,“工人月平均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关键是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兼顾了工作和家庭,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的。”
      去年1月,杨昌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给她增添了新的责任,“我既要继续带领群众致富,也要把乡亲们对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见反映好,当好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杨昌芹对周边乡亲们的喜怒哀乐更加上心,“大家对未来日子的期盼,对产业发展的建议,我都记在心里,形成建议带到会上。”
      今年,杨昌芹向大会提交的建议涉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内容。杨昌芹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好竹编手艺,希望通过这门手艺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




从田野里“挖”出提案来
——记全国政协委员崔玉英

4.jpg

      深入深山老林、扎根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百姓……很多委员打趣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的提案是从乡村田野里“挖”出来的,带着“土”味儿。
      过去一年里,崔玉英先后深入福州市、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平潭县、古田县、上杭县、长汀县等地开展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调研,常常一进农户家里就是一上午,田间考察一番又是一下午,晚上就迫不及待地整理调研记录。
      “如今工作繁忙,能这样停下脚步,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履职路,也是一件愉悦的事。”崔玉英说。
     时间追溯到2000年,因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并一以贯之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那是崔玉英心中“绿色梦”的起源。
      2017年12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中组部首次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福建省位居第二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
      但崔玉英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日益迫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任重道远。
     “进一步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非常有必要。”崔玉英建议,进一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开展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跨区域合作机制,在规划、管理、投资、保护等方面深化改革试验,形成完整性、系统性的保护体系。
     同时,崔玉英还希望能加大对试验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的民生环境;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一年里,崔玉英为了深爱着的乡间山野,将继续奔赴地里田间。




雷家圪崂村变迁的见证者
——记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
 
5.jpg
 
      黄馍馍、油糕、炖肉、碗托、八碗……霍学喜终于又尝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味”。“一样的东西,除了家乡在哪儿也吃不出家里的味道。” 霍学喜说。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的老家在陕西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雷家圪崂村,这是一个有着310户人家的千人大村。和绥德这个国定贫困县的大部分村庄一样,雷家圪崂村自然条件差,土地大多是山地,耕作条件不好,常年遭遇干旱这一自然灾害,以前农民的日子过得自然艰苦。好在雷家圪崂村地理位置不错,紧挨307国道,距县城也就23公里,商业活动频繁,农民种植的经济作物偏多,除了少数的鳏寡孤独村民,大部分人家早已告别了贫穷。
      “蔬菜水果大豆、特色杂粮这些经济作物比重占到了60%,粮食作物占到了40%。”研究农村经济的霍学喜对家乡情况了若指掌:在这个人均耕地3亩的村子,出去打工的人并不多,种地加上每家每户基本都做点小买卖,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6700元。2018年村里人均收入超过了7000元。
      霍学喜的大哥至今还在农村生活,大哥和大嫂种了11亩地,过去几年,8亩高粱、谷子每年能收4000元左右,3亩果园纯收入也在7000元,再加上养羊、做点小生意,老两口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多,“把孩子们供得念完大学工作了,他们的日子挺红火。”霍学喜说。
      “我们村的情况在陕北来说,中等偏上吧。”老家的发展变化还是让霍学喜感到欣慰的。20世纪90年代中到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乡村组织建设比较松散,村集体班子缺乏凝聚力,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霍学喜观察,改变发生在2005年中央启动新农村建设后。之后,惠及农村的政策接连出台,十几年里雷家圪崂村的基础设施、治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很少有荒芜的地块,此后一直是发展上升的状态。”
      除了经济上的发展,令霍学喜最为感佩的是农村老家移风易俗上的成果。十多年前,雷家圪崂村就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每家只需交100元,遇到红白喜事,理事会就会替着张罗。大家形成共识,例如给礼金不能超过多少钱都是有规定的,“简洁但不寒酸,事办好了还不铺张浪费,老百姓都很高兴。”霍学喜开心地说道。
      如何振兴乡村正是霍学喜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乡村振兴靠谁?乡村振兴的速度远不及城市化的速度,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抽水机效应?如何寻求好的抓手和突破口?”霍学喜把这一问题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老百姓的“民生委员”
——记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
 
人大代表.jpg
 
      农工党中央常委、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已连续四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了一件加强国家基药与医保制度衔接的提案。
  “基药目录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基本医保药物目录由人社保障部门负责。两个目录、两种制度,无法衔接。”戴秀英在提案中建议加强药物目录的协调管理、实现药品招标采购并轨、落实基本药物的报销政策。 
  作为一名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至今,戴秀英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70余件。在宁夏,大家都亲切地称戴秀英为“老百姓的民生委员”,从持续关注看病难、看病贵到公立医院深化改革,从预防青少年犯罪到失能老人养护……连续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历程中,戴秀英所做的每一次调研,无不关乎民生;提交的每一件提案,无不为民生鼓与呼。
  正是得益于精准选题、扎实调研及精心撰写,她的提案基本上做到了提一件立一件,多件提案得到国家层面采纳。2018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戴秀英提交的7件提案全部立案。其中,“对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加强法律监督的建议”作为全国最高检察院重点督办提案,最高检察院派人来宁进行当面办理,答复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此建议纳入正在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宁夏公安强戒所已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我国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助推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委员是群众与政府的桥梁,我要做一座能承重、能受压的桥。”戴秀英这样总结自己的履职经历。
      3月13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
      其中,戴秀英委员在回答农民工社保问题时表示,人社部正在讨论农民工社保在全国范围内接续的办法,她建议建立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让社保多在网上走,农民工少跑腿。
      她说,全国有2.8亿农民工,他们有“三低”的特点,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较低、工资水平低。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社保参保率低,全国五险一金参保率不足20%。以养老保险为例,人社部的规定是必须连续缴纳满15年才能享受养老保险,但是,农民工跨省流动性大,大部分人都不能享受这一社保。
      她认为,很多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所求只是工伤时得到及时治疗,工资不被拖欠,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伤害时,普遍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条例,允许社保随着农民工作而迁移流动,在全国范围内接续。
      戴秀英还呼吁,每个农民工都应该认识到,参加社保会降低风险,能得到必要的补偿;签订劳动协议会保障工资不被拖欠;利用好国家的利好政策,维护自己权益。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csgyb2

上一篇: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下一篇:刘劲松:发挥公益基金会作用 引导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