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慈善公益报>人物 > 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慈善将军杨虎城

时间2019-04-21 17:46:27   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胡运森  本报记者 李济慈)杨虎城不仅是一位爱国将领,也是一位慈善将军。早年,他在国民政府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革命军十七路军总指挥任上,呕心沥血为三秦父老办了诸多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慈善实事,受到民众广泛欢迎。

 

胸怀百姓 救济苍生

 

      杨虎城出身贫寒,因此关心群众疾苦,常有扶贫解困作为。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求真务实,不尚空谈,极其厌恶旧衙门作风。他希望大家不要把杨虎城当中央任命的官员看待,而要当自己的兄弟亲人看待。

      1921年冬,时任陕西省靖国军第三路军司令的杨虎城,得知武功县人张世荣的伯母死后无力殡殓掩埋,即刻自己出资为其安葬。他还经常资助地处现西安市东三路、张子宜创办的“西安孤儿教养院”,并担任名誉院长。

      1930年前后,旱、蝗、雹、虫、鼠等灾害在陕西接踵而至,轮番上演,杨虎城心急如焚。他在《为陕西灾民请命致国民政府的电文》中说:“窃以为灾有重轻,治兼标本。目前应分别急赈工赈,兼筹并进。”他提出对老弱病残,身体极度虚弱者,应速办粥厂,此为“急赈”;对尚有劳动能力者,则应组织起来开渠筑路,以期救灾,兴工两利,此为“工赈”。

      为了改善陕西医药卫生条件,杨虎城克服经费困难,于1931年在西安市西华门创办了首家省立医院。从建院到医疗人才的配备,亲力亲为,并亲自捐建了一间手术室。随后,杨虎城还先后创办了助产学校,西北制药厂等 机构,并倡导私人办医院和小型诊所,使民间医疗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32年夏,霍乱传染病肆虐陕西,严重时仅西安一地一天就有800多人死于该病。老百姓危在旦夕,杨虎城亲自挂帅,动员全省公私医务人员,日夜抢救,同时商请欧亚航空公司加班运输药品,由于抢救措施及时有效,很快遏制住了霍乱的蔓延。他还从军政费中拨出专款,购买了一套霍乱疫苗生产设备,广泛开展预防注射。

 

开渠筑路 造福桑梓

 

      西北地区素来缺水,自清光绪年间,关中便“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是当地最大的民生问题。杨虎城自主政陕西开始,就把兴修水利提到议事日程。他曾急电敦请本省在外名流,“幡然归来,理我陕政。”当时受邀返陕的有李仪祉、王曲章等专家,均被杨虎城委以重任。

      杨虎城为修建泾惠渠早日启动,他首先压缩军费40万元作为水利专款,又四处奔走,筹得华洋义赈会和旅美华侨分别捐助的40万元和15万元。1931年3月,泾惠渠正式开建,杨虎城派十七路军同“以工代赈”的民众一起日夜奋战,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次年6月20日,一期工程完工放水,当年灌溉面积达50万亩,至1934年全部建成后,灌溉面积达73万亩,是当时国内两处最大水利工程可灌溉面积的3倍多,在海内外水利界引起轰动,而三秦父老得到的实惠则是麦,棉,玉米等农作物普遍增产,许多地方增产竟高达2-3倍。

 

兴办教育 为国育才

 

      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和天灾人祸,陕西教育凋敝,教育经费几乎被挪用一空,已无力支付教师工资的省财政厅以“打白条”的方式,向各地县府转嫁困难,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被迫逃往外地谋生。到1930年杨虎城接手陕西省政府主席一职时,全省中学仅17处,小学更是屈指可数。因家境贫寒自幼失学的杨虎城,深谙知识匮乏的苦衷。他痛心陕西教育事业凋零不堪的境况,立即实施增加经费、调整资源、加强新生力量等措施,迅速掀起声势浩大的兴学助教运动,使陕西教育事业面貌焕然一新。

      杨虎城首先宣布“教育经费完全独立”,将商税、棉花费、卷烟特税等全数拨归教育厅,并表态“无论任何人或借口何事,均不得提取分文”。

      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人才,杨虎城还资助有志青年出国深造。先后受其资助赴日、法、美、德留学的青年有江隆基、潘自力、王炳南、袁若愚、刘佛吾、李敖仁等,其中许多人日后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现渭南市蒲城县尧山中学就是杨虎城于1934年出资、筹资亲手创办的。为把该校办成一所爱国进步的学校,杨虎城对学校建设及配置等一一过问,亲自拟定“教育救国”校训,力举正在日本留学的袁若愚回国担任校长。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来校学习,杨虎城还将年仅12岁的长子杨拯民从西安转入该校上学。

      为了培养高级农业人才,1934年,杨虎城与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等15人,在武功县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学校筹建期间,杨虎城亲赴咸阳、兴平、武功等地踏勘校址,划定校园范围,经常与筹建主任王子元商定建校具体事宜,并亲自为校刊《西北农林》创刊号题词“立国之基”。后学校更名为西北农学院,即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杨虎城的办学设想异常宏伟,他曾计划在蒲城建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乡村师范、一所农业学校,再办一些高小和初小,形成一个提高民众素质,又有实用意义的学校群,构建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并派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金陵大学联系,培养师资力量。而当尧山中学、尧山小学、孙镇小学、培民小学初步建成时,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杨虎城被迫辞职出国,灿烂的鸿图未能完全实现。

 

 

 

责任编辑:csgyb2

上一篇:李荣光:一颗志愿心 十年善行路
下一篇:李佩臣 投身慈善奉献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