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 天下黄河险于龙门。黄河到了晋陕大峡谷龙门段,两面夹山,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龙门西岸的陕西省韩城市,有一个名叫西原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冬日的一个上午,在西原大舞台前的广场上,该村女子行鼓队再次进行了表演,那表演让人不由想到黄河的惊涛,鲤鱼跳龙门的精神。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据说来源于蒙古骑士欢庆胜利时的马上锣鼓。行鼓表演时,鼓手头戴战盔,腰束遮鞍战裙,呈骑马蹲裆式仰面朝天击鼓,百鼓齐鸣,声震长空,酣畅淋漓,强劲刚烈,极有黄河儿女的血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韩城行鼓曾于1997年受邀前往香港演出,被誉为“中华第一鼓”。之后多次应邀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演出,2008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暖场表演,2009年前往英国参加了爱丁堡国际军乐艺术节,2011年应邀参加俄罗斯国际军乐节表演。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西岸,西原人惯看黄河风云,村子里男女老少都喜欢这种能让人如醉如痴、如狂如颠的行鼓表演。
进入新时代,富裕起来的村民先后组建了多支行鼓队。逢年过节,喜庆气氛浓厚,村里人都要鼓上一番。平日里,留守在村子里的老人、儿童和妇女,听不到自己的鼓声,便感觉日子过得不够得劲。于是,一些妇女从电视机前站了起来,放下刷腻烦了的手机,告别广场舞,自发成立女子行鼓队,让古老的村落天天都有铿锵的声响。村支部积极推进“慈善幸福家园”建设,解决了五六十名老年人的就餐问题。村里还专门为行鼓队选派了骨干,配备了服装,提供了场地,让“玩耍”成为村里支持的“正经事”。为了提高大家训练积极性,村里专门购买了两辆大巴车,拉着队员们到各地参加比赛和观摩,让西原村女子行鼓队逐渐打出了名声。
十点多钟的广场上,阳光灿烂,但仍能看到人们哈出的热气。六七十个身着红衣黑裤的女队员列队站在广场中间,几十个鼓手,几十个铙手,还有十个花杆手,随着队长右手令旗的甩下,一下子像大号爆竹瞬间炸开,一群红色的火苗随即舞动,一阵阵锣鼓声震天动地。鼓手们弓着双腿,把大鼓架在腿前,挥舞的鼓槌如翻飞的舞花,敲出统一的节奏。锣鼓声音不断,队形变换不止,前后左右,气势如虹,让人想到了欧洲军团作战的场景,想到了蒙古战马行进的阵势。不知不觉中,旁观的人们随着队形共进退,被带起鼓曲的氛围中,并在最高潮到来时一起提起了心。忽然间,一直在跳的女队长,把两面令旗交叉着按到胸前时,所有队员才骄傲地凝固住了动作。
如果认真细看,你会发现队伍里有二三十岁的青年,也有五六十岁的中年,个个浑身冒汗,人人神采飞扬,每个人都洋溢着满脸的喜悦。慈善协会的谢会长经常深入基层,早已和这些队员们成为好姐们。她走过去拉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介绍说,“这个妹子得了乳腺癌,手术几年了,你们看不出来吧。”旁边一个大姐说,这病跟情绪有关,不能窝在家里,得出来一起与大家乐,你看她现在跟个没事的人一样。
休息了几分钟,缓了口气后,大家又摩拳擦掌,准备再露两手。谢大姐脱下大衣,走进队伍,替换下一个大铙手。受到鼓舞的队长,兴奋地跳了起来,在空中把令旗一挥,一下子又让队员们生龙活虎地动了起来。从小喜好文艺的谢大姐,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打起铙来得心应手,很快与大家合拍共舞,一起进退。在旁的村书记边看边赞叹说,谢大姐真厉害,她去年才做了肺癌手术,现在怎么也看不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病人。
什么叫幸福?过去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没有时间好好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今日子好了,她们觉得能和伙伴们一起开心地打打行鼓,让自己乐呵、健康,也给他人带来快乐,这就是最大幸福。创建慈善幸福家园,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并给予有力的支持。
(作者为陕西省慈善协会专员 李亚军)
责任编辑:csgyb2
上一篇:夫妻义工表心意 三锅海鲜助抗疫
下一篇:冬奥有我 志愿先行| 北京通州区台湖镇成立“冬奥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