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慈善公益报>要闻

教育部: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时间2020-06-29 12:26:23   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钟伟)为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通知提出,建立健全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通知要求:要改善校园整体环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保障校园饮用水安全,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加强公共区域清扫消毒和室内通风换气。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做好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食品原料进货查验、食堂和餐饮具清洗消毒。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师生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开展传染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师生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健全晨午晚检及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确保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发生传染病时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校园防艾抗艾行动。

  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意识,配置分类垃圾箱(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管理制度。

  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学校厕所建设,大力推进厕所改造。规范厕所使用管理维护,抓好粪污无害化处理。专人保洁、定期清扫,科学开展预防性消毒,做到厕所干净卫生。

  落实控烟措施。落实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室内和校园全面禁烟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图书馆等场所室内全面禁烟要求。加大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烟草危害知识。

  此外,通知明确,要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保持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护野生动物等健康行为和习惯,提倡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持续关注复学复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同时,要将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和要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内容,融入课程教材体系;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要求,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csgyb2

上一篇:让救助困境儿童的民生工程深入民心
下一篇:汇聚磅礴志愿力量打响北京抗疫“闪电战”